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背后中国第一控制阀如何横空出世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其中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共选举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入选的11人名单当中,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玉山赫然在列。
专业、专注、创新、超越,终成“中国第一控制阀”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龙头企业吴忠仪表所在地宁夏吴忠,地处我国西北贺兰山以东、黄河沿岸,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宁夏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城市。
在60年的发展过程中,吴忠仪表始终坚持“专业、专注、创新、超越”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了智能制造。吴忠仪表产品主要服务于(石油、天然气、煤、盐、碱)化工、冶金、电站、油气储运、轻工、船舶、水系统等流程工业自动控制。在我国100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1000万吨/年炼钢、100万KW火电和核电、“十二五”、“十三五”国产化项目以及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重大装备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多类控制阀产品的进口替代,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一控制阀”。
马玉山带领企业突破高端产品“卡脖子”技术
作为吴忠仪表的“掌舵者”,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玉山是我国高端控制阀关键技术领军人物。马玉山1991年进入吴忠仪表,他善于钻研,精于探索,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步走上企业领导岗位,引导、带领公司员工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引进高端人才,锻造能工巧匠,将吴忠仪表打造成了我国控制阀领域的龙头企业。
彼时,仪表设备的尖端技术主要掌握在德国、美国和日本手中。为了突破仪表设备的“卡脖子”技术。他带领公司员工通过科技创新,使公司产品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带动我国控制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进步了约20年。
吴忠仪表在技术创新上一路高歌猛进,近年来,接连拿下产品结构设计、表面硬化新材料技术、现代加工铸造等十几项国际尖端技术。马玉山通过长期的控制阀产品设计和理论研究,先后取得5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制定国家标准3项,自主开发了APTS煤化工用温压调节装置等36项新产品,其中有23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他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10多项。其中,高端控制阀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经过数百近千次的反复试验,马玉山带领吴忠仪表成功研发定制化的WRP系统,一举攻克了德国煤浆控制阀技术工艺,在2013年成为国内二千多家同行业唯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一匹“黑马”。
先进的产品设计需要先进的智能制造去落地
2015年,吴忠仪表新建中国自动化(吴忠)产业园区,全面打造数字化加工、装配、物流和检测平台。新常态下,马玉山力主刚性、柔性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30多人。通过聘请外籍专家,研发尖端阀门产品,先后破解了制约我国生产油气类及特殊工况用的高精尖阀门的技术瓶颈,生产出设计水平为1500米的水下闸阀和调节天然气压力的安全切断阀等产品,填补了国内控制阀领域空白。
先进的产品设计更要智能的制造模式去落地。控制阀行业包罗万象,10万个品种规格、100多万个零部件、5000多个质量控制点,如何通过智能制造的手段实现仪器仪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吴忠仪表看来,智能制造不仅仅是生产设施的变革,更重要的是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企业需结合各自的发展水平,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改进。吴忠仪表所采用的智能制造手段主要概括为:以提质增效为目标,进行业务过程再造,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底层设备的网络化,业务过程的数据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检测数字化、物流自动化、制造柔性化、管控智能化、管理精益化实现业务管理过程的精细化,也实现了业务执行过程的同步。
行远不忘来时路,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到如今国内行业巨头,吴忠仪表持续创新,持续强化内生动力,用它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这样一个简单却不易做到的道理:创新研发、精细管理、智能制造、上下齐心、迎难而上的团队精神。以吴忠仪表为代表的自主国产企业以及以吴忠仪表“掌舵人”马玉山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们,在各行业各条战线上不断突破,夯实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智能制造水平,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