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产业前景光明 市场规模预计达240亿元推动智能手机硬件技术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服务机器人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工信部去年四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我国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和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研制出一系列产品并实现应用。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至2018年期间,全球机器人保有量每年的增长率将达到15%,预计到2018年,保有量将达230万台。而服务机器人的增长尤为引人注目。早在2012年起,全球服务机器人销量就以19%的复合增速成长,并于去年超过600万台,其中我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40亿元。
国内服务机器人的企业众多,但市面上可购买到的数量有限。智能手机硬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核心,但许多企业开发出的产品缺乏云端建立的人工智能条件。此外尽管市场前景被寄予厚望,但业界仍然对未来哪个细分领域会爆发需求充满疑问。
然而,我国的服务机器人行业整体大而不强,这是事实。我国目前正陷入盲目发展的情况,不仅产品标准缺乏统一规范要求,而且由于部分企业利用政策扶持来资本运作,这导致了技术含量低下和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市场水平。
据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显示,大部分国产设备依赖于国际减速器、电机和其他关键部件,而成本占比高达80%以上。这意味着国内需要提升自身核心技术能力,以打破这种依赖局面。
尽管应用场景发展缓慢,但潜力巨大。一方面是缺少核心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是需要加大针对需求行业的推广力度,以及吸引更多核心开发者参与。此外,与PC和智能手机一样,未来的服务机会可能基于某些平台迅速扩展,使其成为重要数据入口之一。
由于各种交叉学科技术不断进步,未来这个领域不可预测。在不断动荡时期,即使“洗牌”也难免发生,因此,“活下去”才是当前最直接目标。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医疗与教育需求旺盛等因素,将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机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