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 市场规模或达240亿元推动智能硬件开发与自然环境融合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服务机器人已经悄然从实验室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据《工信部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显示,我国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以及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成功应用于各个行业。此外,根据第三方数据分析,从2015年至2018年期间,全世界范围内的机器人保有量呈现15%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230万台,而服务机器人的增长速度尤为令人关注。
早在2012年的时期起,全球服务机器人的销量就以19%的复合增速快速增长,其中去年的销量已超过600万台,而我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40亿元。然而,我们注意到目前国内许多企业虽然正在研发中,但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服务型智能机械数量有限。这些智能设备的核心技术主要依赖于AI,但由于缺乏云端支持,大多数企业研发出的产品并不具备这一条件。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未来的爆发点尚不明确,只能推测某一特定需求区间内需求增加。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中国成为一个大而不强的整体。我国市场陷入了盲目发展之中,不仅标准缺乏统一,还存在大量低技术含量和同质化现象的问题。
据统计,一般国产化水平高达80%-90%,使用的是国外减速器;电机占比60%-70%,三大主部件成本超越80%。尽管如此,未来仍有巨大的空间待开发,这与核心技术不足、市场启蒙不足以及吸引核心人才不足有关。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服务型智能机械成为连接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人工智能重要载体,将人类辅助终端从PC转变为“人格化”的自主平台。在此基础上,与手机一样,它们可能基于几个关键平台迅速扩展应用,并且随着场景多样化,其数据入口潜力也将不断释放。
总之,在这个充满变动和挑战的行业环境中,“存活下来”是当前企业最直接目标。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及医疗、教育等领域需求旺盛,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型智能机械市场之一。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但也充满挑战的地方,让我们共同期待其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