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oply一个专门对抗抑郁症的社交网络

  • 数码
  • 2024年09月28日
  • 社交网络的诞生,是为了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高尚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幼稚的目标。我们经常会不假思索的认为人们之间的联系是一件好事,但是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另一个难以解答,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虚拟世界中的沟通是否真的比其他形式的沟通对人更有益?某些虚拟社交是否其实是有害的?例如Facebook,它是否会让一些人感到更加孤单?对于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我们的天性就是,先创造出一个东西

Panoply一个专门对抗抑郁症的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的诞生,是为了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高尚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幼稚的目标。我们经常会不假思索的认为人们之间的联系是一件好事,但是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另一个难以解答,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虚拟世界中的沟通是否真的比其他形式的沟通对人更有益?某些虚拟社交是否其实是有害的?例如Facebook,它是否会让一些人感到更加孤单?对于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我们的天性就是,先创造出一个东西,然后再去担心这个东西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但是一个叫Robert Morris的人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首先他确定了自己要制造的后果,那就是帮助那些患有抑郁症的人。然后,他开发了一个名叫Panoply的网站,这个网站用信息众包的方式来帮助使用者改善心理健康。此前Morris曾在MIT的Media Lab攻读博士学位,这个网站就是他博士论文的重要依托。Panoply会引导用户对负面情绪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网站的界面使用的是参与性很强,而又不会让人感到威胁的设计,其中嵌入了一个叫做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疗法,这个疗法已经非常成熟,被公认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法。

在对这个网站的实际效果进行了研究之后,Morris成立了一家公司来推广这个网站,目前他正在努力让这个理念变成一个成熟的消费类应用。

与其他社交网络类似的是,Panoply的目标同样高尚,也是将人们联系起来。然而,Panoply与众不同的是,它提出了一个更具体、更合理的方式。随着这个服务的不断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它是一个通过清晰的、经过临床证明的方式,来丰富用户生活的产品,而不是一个仅仅建立在对沟通效果的想象之上的产品。

Panoply的诞生

现年34岁的Morris,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系,他的导师是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Daniel Kahneman。在毕业之后,他曾做过一名心理医生,但是在这段过程中,他开始对心理治疗的发展速度感到不满。他表示:“心理健康治疗的发展,比我想象的要慢的多。尤其是在使用科技手段解决心理问题方面,行业内的人总是显得很迟钝。”

虽然有数据显示,美国总人口中有6-10%的人遭受抑郁症的困扰,但是人们仍然处于很多原因拒绝接受心理治疗。也许人们认为心理治疗花费太高,或是会对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子,人们不太愿意轻易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告诉其他人。Morris看到了这一点,他相信通过科技手段,将能够很好的打破人们心理的这些屏障。

这个信念让他申请了MIT的Affective Computing Group(情感计算组),也就是在这里,Panoply诞生了。有意思的是,这个网站诞生的背景,居然来自Morris不断被打击的自尊心。在抵达MIT之后,Morris立刻觉得自己是一个异类。确实,在一堆优秀的编程人员中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心理医生,这多少会让他觉得自己有点格格不入。在回想到这段时光的时候他表示:“对于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人们对他们的期望都是他们可以写出世界的代码。那段日子,我非常非常缺少安全感。”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编程水平,Morris加入了著名的编程社区Stack Overflow。事实证明,这个社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编程学习资源。即使是在上面询问非常基本的编程问题,几分钟之后也会有人为Morris进行解答。他表示:“能够认识这里的人,实在是太幸运了。这里很好的向我展示了信息众包的力量。”

这段经历就像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各种想法和理念源源不断的向他袭来。此前Morris曾经接触过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软件产品,例如一些远程治疗应用,这些应用允许用户在家中用移动设备与心理咨询师进行联系;还有一些应用会为用户提供一些自我治疗的方式,让用户自己在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在Morris看来,这两种应用都有很大的问题。首先,远程治疗应用通常售价不菲,而且多少会让用户产生“耻辱感”;至于自我疏导应用,它只有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才有效果,那就是用户的自律能力足够好,能够督促自己持续使用。

在使用Stack Overflow的这段时间里,Morris终于找到了心里健康软件开发方面的新突破。他本身已经掌握了许多对抗抑郁症的方式和技巧,现在Stack Overflow这个编程社区又让他认识到,在尝试掌握一项新的技能时,群组的帮助十分重要。于是他想到:“就像这里的编程人员群组可以合力帮我找到代码中的bug一样,也许我可以创建一个类似的社区,让群组帮我找到我心里健康方面的bug。”

认知的力量

如果你曾经这样安慰过你的朋友:“天涯何处无芳草”,那么你自己就曾经实践过认知行为治疗。这种疗法包含了很多种技巧,总结起来,这些技巧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认知消极情绪,并且更加客观的看待这种情绪。这个转变的过程,通常被称之为“再评价”。Morris指出:“其核心就是重新调整思考方式,从而让心理变得更加健康。”

Panoply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掌握这种技巧。这个网站是Morris和一个来自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一起开发的。它会邀请用户进行匿名调查,请他们说出正在困扰自己的事情。例如:“我的室友回到家,我对他打招呼,可是他看都没看我一眼就走进自己的房间了。”

在输入问题之后,这个应用会要求用户写下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理解,例如:“我觉得我的室友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我从来就不受人欢迎,也不够酷。”

Morris指出,这样的帖子一般情况下会引发3波众包信息。第一波,会有1-2个人来表达支持或是同情(Morris专门从 Mechanical Turk处雇佣了“”,专门负责安慰其他人)。第二波,会有一部分用户在安慰发帖人的同时,告诉他/她一切都是自己在胡思乱想。最重要的第三波,会有人详细分析当时的情况,指出“对方没有理财你是因为……,而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你”。这个过程很好的体现了众包再评价技巧,这种技巧可以让每一个消极的想法变得不再那么黑暗。

更重要的是,Panoply不仅仅是让用户在这里“求安慰”。除了自己发帖求助之外,Panoply还鼓励用户为其他人提供帮助和分析,从而达到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阳光”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Panoply成为了一个双向平台,对于单个用户来说,他不仅学会了再评价这种认知方式,还能够不断的重复实践这种方式。

Morris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他表示:“掌握再评价的最好方式,并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反馈,而是将这种认知方式传授给其他人。帮助其他人重新评估消极的事情只需要你花费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实际上,你自己正在不断重复这种认知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心理越来越强壮。”在Morris看来,只要重复的数量足够多,这种认知方式将会成为一个人的第二天性。

Koko的成立

Morris对Panoply的研究报告将会发表在本周的《互联网医疗研究》上。相比于普通的心理学研究,对于Panoply的研究更能够得出准确的结果,因为测试者为随机样本,他们都是拥有不同背景的人,在使用了Panoply几周之后,他们对于再评价的掌握程度比普通试验更能说明问题。

不久之前,Morris成立了一家名为Koko的公司,这家公司将会把Panoply变成一个移动应用,但是对于这个工作,他并不着急。首先,他正在仔细考虑如何对这个应用进行包装,他不想使用任何有关抑郁的字眼儿,以免被用户下意识的排斥。另外,他仍然在研究前面所提到的“三步式”答复,确保这种方式在更大的用户规模下仍然可以奏效。

他现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将其打造成一个消费类应用之后,仍然可以保证其心理疏导方面的作用。Morris表示:“我们真的非常想要确保把所有事情都做好。”

至于人们是否会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这样一个专为解决心理问题的应用上,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但是Yik Yak和Whisper等软件的火热,至少向我们证明了匿名应用的潜力。而Panoply的特别之处在于,你在这里不是在诅咒别人,或是爆料别人的隐私,而是在为陌生人提供帮助。Morris表示,在试验项目结束之后,很多他从 Mechanical Turk那里雇来的“”都主动要求成为该网站的用户。他相信这个应用将会吸引很多用户,它甚至有机会成为心理健康方面新的“自救手册”。

他表示:“我们对于如何调整饮食的认识已经足够多,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其实他说的一点都不错。现在的网络上有着许多的社交媒体服务,但是很少有社交媒体能够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