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消散也不怕 空净未必要靠天吃饭
[钉科技述评] 据环保部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11月,北京pm2.5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在京津冀和周边28个城市中排名第二。不只是北京,全国“2+26”城市的空气质量也都迎来了空气蜜月期。那么问题来了,对于空净厂商而言,雾霾散去之后,用户还会需要空气净化器吗?钉科技认为,其实,空净未必就要靠天吃饭。
空气净化器不单除pm2.5
我国的空净市场在2013-2014年间,呈井喷式发展,这得益于频发的雾霾天气。但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治理力度加大,空气质量已明显出现好转。
据国内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0》蓝皮书显示,2016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98天,达标天数比例为54.1%,比上一年增加12天,比2013年增加22天;空气重污染天数为39天,发生率为10.7%,比上一年减少7天,比2013年减少19天。
对于消费者而言,空气质量逐渐变好,是否会降低选购空气净化器的热潮呢?
目前,大多数国内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的认识,还都停留在去除pm2.5的初级阶段,如果仅仅如此,恐怕空气质量变好,空净真的“难卖”了。当然,室内空气污染物并不只有PM2.5一种。
据公开资料显示,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甲醛、甲苯等常见气态污染物;另一类是PM2.5、灰尘、SO2等常见颗粒污染物,;此外还有细菌、病毒等是常见微生物污染物。
正是由于室内存在众多空气污染物,才使的厂商不断推出功能丰富的空净产品,满足用户需求。随着,空净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度,以及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空净是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可能的。
用户传统观念改变
如果走出去,就会发现,在日本、美国,空气净化器相当普遍 ,是巧合还是真的有需要?
回答这个问题,不如先看一下空气净化器在国外的发展。美国从70年前,就已经开始治理PM2.5,到现在,美国的PM2.5治理技术相当成熟。并且经过多年发展,美国在选购空气净化器时,已经不是在解决pm2.5上,更多是解决空气中的灰尘、家中宠物毛发等问题。
除了美国人选购空气净化器外,作为空气质量很好的日本,也是空气净化器的重要市场。尽管日本的空气健康指标非常好,但也不能有效的控制花粉传播。据中怡康报道,日本人得花粉过敏的人达到了40%。从这么高的数据上,也能反映出,日本人购买空气净化器主要是为了净化空气中的花粉。
除此之外,空气净化器在国外的普及率也是很高的。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与国内空净市场井喷式发展时期相比,2014年日本空净的普及率为36.6%,韩国空净的普及率为70%,而同时期的国内普及率仅为5%左右。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深化,国内对空净其实也逐渐有着更多的需求。
或许是受国外一部分因素影响,国人在健康意识提升的过程中,也开始关注室内空气的健康质量。从传统理解的去雾霾“神器”,转变成呵护健康室内空气的帮手。现阶段,消费者更多的是关心该产品能否具有去甲醛、去细菌、花粉净化等功能。
随着消费升级,国人传统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从雾霾到甲醛、细菌、颗粒物,人们开始更注重室内空气质量,健康意识的觉醒,也带动了整个空气净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功能融合或助推空净成刚需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消费者对空气净化产品有了更多的认识,并且市场上的净化产品品类也逐渐丰富,如家用型、商用型、车载型,家用型等。
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和顾客需求特征,产品品类在进一步细化的同时,功能融合的空气净化器渐成消费者刚需。
如三星主打健康加湿功能的KJ330F-M6056WM产品,除了具备净化空气功能,还具备加湿除菌能力;运用三星独有的“电解水除菌技术”,将水箱中自来水的细菌有效去除,从而断绝空气中有害菌群的合适生长环境,从而达到长效杀菌,健康加湿的效果。
海尔推出了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独特的冷触媒技术,除了能够有效去除甲醛等空气污染物外,还能去除空气中的二手烟;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浪潮推动下,这些功能丰富的空净产品,还融合了手机远程连接功能,让用户能随时随地监护家庭空气质量。
功能融合,使得空气净化器能够适用更多场景,在更多的层面满足用户需求,在未来,功能融合型空气净化器,或成用户刚需。
钉科技认为,随着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空净走向功能融合的发展方向,空净未必就要靠天吃饭。当然,虽然市场前景甚好,但空净企业也一方面应注重对消费者的引导,另一方面,性能和质量的完善,才更为关键。(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