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减少带来了变化,我们正在调整电动汽车产品计划。”就如蔚来汽车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李斌所言,这是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眼下为之“焦虑”的事。距离6月25日补贴退坡“大限”越来越近,这种“焦虑”也在部分企业中越来越浓。
3个月前的一份通知,将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从梦中惊醒。今年3月26日,财政部、工业和资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释出《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新一轮补贴退坡政策随之浮出水面。
“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大,挑战更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优胜劣汰。”汽车行业分析师锺师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分析认为,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洗牌”,让企业更多依靠实力,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在磨砺中越变越强。
补贴退坡是雪上加霜?
面对车市寒冬、造车亏损、外资品牌新能源产品进入等变化,补贴退坡算不算雪上加霜呢?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对电动乘用车综合工况续驶里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电耗等关键指标作出了新的规定,由此带来了连锁反应。
《通知》中,在纯电动乘用车的综合工况续驶里程方面,将250公里至400公里原有补贴标准的两档归为一档,补贴金额为1.8万元;400公里之上的补贴金额腰斩过半,由5万元降至2.5万元……从中不难看出其力度之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部分新能源车企调整动作不断,基本可以归纳为,续驶里程在250-300公里之间、退坡幅度相对较小的小型电动车短期内或许影响尚未凸显,但长远来看影响不容小觑。而续驶里程在300-400公里之间的产品,则会调整战略,向上提升或向下降低改变车型续驶里程,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因此,或可以认为,6月26日开始将正式进入“后补贴”时代,而续驶里程在400公里之上的A级、B级车型的情况要相对乐观。